GEO(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的意思是讓網站和品牌更容易被 AI 搜尋引擎提及或引用,目標是最大化提升在 LLM 平台上的搜尋能見度,而不是追求傳統的自然搜尋排名。
AI 搜尋時代的來臨,SEO 已經被 GEO 取代了嗎?SEO 不再夠用了?
我將深入解析 GEO 到底是什麼?並且說明與 SEO 的真正差別之處。
也會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多新名詞?GEO、AEO、AIO,它們到底有什麼差異?最後我會提供具體、可執行的建議,讓你不再被各種新名詞混淆方向。
GEO是什麼意思?與 AEO/AIO有何不同?
GEO 源於 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 的縮寫,中文翻譯是生成式引擎優化,重點是成為 AI 引用、摘要或呈現的內容來源。
雖然,這個詞彙不是由 Google 或 OpenAI 所定義的標準術語,但它所描述的使用需求和趨勢發展卻是真實存在的。
GEO是誰發明的?
2023 年初,First Page Sage 的創辦人 Evan Bailyn 率先從產業和商業角度定義並推廣 GEO,自稱是 GEO 領域的先驅公司,並將其作為一種服務推向市場。
同一年,Pranjal Aggarwal 及其合作者所組成的學術研究團隊,於 2023 年 11 月 16 日在 arXiv 發表了學術論文,也對 GEO 進行了正式的學術定義與架構。
以上這兩個事件,被多數人認為是 GEO 的起源與由來。
GEO、AEO、AIO、LLMO有何不同?
除了 GEO 之外,類似的新名詞還有:
AEO (Answer Engine Optimization) 、LLMO (Large Language Model Optimization)、AI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ptimization)、GSO(Generative Search Optimization)、CEO(Chat Engine Optimization)、DEO( Discovery Engine Optimization)、NEO(Nar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BEO(Brand Engine Optimization)、AI SEO、LLM SEO……等等。
雖然這些名詞解釋有所不同,不過目的都是一樣的:讓網站或品牌成為 ChatGPT、Gemini 或 Perplexity 回覆內容中的來源之一。
嚴格來說,GEO 就是 SEO,目前它只是 SEO 的延伸運用,優化策略上並非截然不同。

所以,不要再去糾結 GEO 是什麼?AEO 代表什麼?AIO 又是什麼意思?和 LLMO 有何不同?
大多數人都把焦點集中在各種名詞上,而不是名詞本身背後的方法和實質證據上。
簡單來說,他們只是 AI 浪潮下的名詞變體,更偏向闡述 AI 搜尋的重要性與使用熱潮,目前並非是代表著不同優化方法的專業術語。
為什麼要特別重視GEO?
2007 年,Nokia 手機銷售量超過了 Apple、三星和 LG 的總和,當時 Nokia 根本是無可匹敵的存在。
兩年後,iPhone 崛起了,Nokia 衰落了。
為什麼?因為 Nokia 一直在硬體上加倍投入,而 Apple 則押注在軟體上,App Store、觸控介面和持續更新實用功能。市場的動向改變了,而Nokia卻沒跟上來。
搜尋也正處於時代變革之中,SEO 也需要延伸到生成式 AI 搜尋引擎才能跟上時代的轉變。
根據知名 SEO 工具商 Semrush 的研究預測指出,LLM 流量到 2028 年初將會超越傳統的自然搜尋流量。
而且有許多類似的研究都指出,AI 搜尋流量可能在未來兩到四年內,將會超越傳統的自然搜尋流量。

新的搜尋時代已經來臨了,因為連 Google 都在努力轉型成 AI 搜尋引擎了。
AI 搜尋的興起不僅改變了使用者獲取資訊的方式,也對依賴 Google 流量維生的內容創作者和企業構成了威脅。
需要密切開始布局 GEO 的兩個理由:
- AI 正在改變搜尋習慣:用戶越來越依賴 AI 對話,而不是點擊多個搜尋結果來查看資訊。能夠順利被 AI 引用或提及非常重要,否則將會流失許多銷售機會。
- 先行者容易獲得競爭優勢:優先重視 GEO 可以更容易建立競爭優勢,並且成為 AI 回覆的首選來源。對於任何新興平台而言,越早投入往往是越有利的。
GEO與SEO有什麼不同?
目前 AI 搜尋領域,還處於超級混亂的過渡期,這些新名詞雖然表面上有差異,但其實本質上和目標都是一樣的,都是在表達 AI 搜尋變革,並且透過優化策略提高被 AI 引用、提及的機率。
SEO 並不是 Google 搜尋的代名詞,只要有搜尋機制的平台就能用上 SEO,其中當然也包含了生成式搜尋引擎。
SEO 不等於 Google,而是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也代表著 Search Experience Optimization,更是 Search Everywhere Optimization。
儘管 AI 搜尋引擎和傳統搜尋引擎的呈現方式有所不同,但 GEO 和 SEO 依然有許多相同的基本原理,好的 SEO 就是好的 GEO。

有效的 GEO 建立在SEO之上,因此商家要做的事情很多都是一樣的:
- 全面性主題內容:全面涵蓋主題的各個方面,這對傳統搜尋排名和 AI 引用都非常有幫助。
- EEAT:專業知識、經驗、權威和信任仍然很重要。
- 結構化、高品質的內容:架構良好的內容,更容易被搜尋引擎和 AI 系統所理解。
- 以使用者為中心:內容必須要能夠充分回答用戶的疑問、問題,並且能實質解決問題。
- 引用和信任訊號:相關性、權威來源,品牌提及和外部反向連結依然超有用。
所以,好的 AI 搜尋能見度,源自於對 SEO 的努力投入。
為什麼這些新名詞會接連冒出來?
SEO 新名詞一大堆,很多新手以為它們是全新且不同的優化方法,甚至看得霧煞煞。
但事實上,GEO、LLMO、AEO、AIO……根本不是什麼新方法,大多數都只是被重新包裝的 SEO。
這些新名詞的誕生通常離不開以下 4 個原因:
- 把 SEO 和 Google 畫上等號,對 SEO 還停留在錯誤認知上的人。
- 發明新名詞,把自己包裝成為 AI 搜尋專家,讓課程更好賣。
- 把 SEO 重新包裝成 AI 搜尋優化服務,把服務賣得更高價。
- SEO 工具商搭上 AI 搜尋熱潮,讓工具更好賣、賣更貴。
簡單來說,除了認知錯誤之外,創立新名詞背後的目的無非都是想搭上 AI 浪潮,搶賺 AI 趨勢財。
所以這些新名詞都是由第三方所創立和炒作,而不是由任何 AI 平台所公認或使用的標準術語。
目前包括 Google、OpenAI、Microsoft、Perplexity、Anthropic 等主要 AI 科技公司,都沒有正式採用 GEO 等各種新名詞,而是繼續使用 SEO。
各路SEO專家和行銷人怎麼看待GEO?
GEO 雖然是 AI 搜尋下的新潮流,但是這並不是全球統一的認知,目前可以分成 3 派看法:
- 將 GEO 與 SEO 看成不同的方法論,儘管提不出任何新穎的優化方法。
- 某些 SEO 專業人士部分贊同這個新術語,GEO 被解讀成 SEO 的延伸應用。
- 雖然認同 GEO,但承認現在 GEO 不是獨立存在,不過認為未來會發展出自己的優化體系。
留意GEO的銷售話術
生成式 AI 的興起,帶動了一場巨大的淘金熱,各種炒作和虛假資訊也接連出現。
許多所謂的 GEO 專家或公司努力試圖把 SEO 包裝成 GEO,並且更高價在販售服務,而背後做的事情是一樣的。
他們經常會拿出過時的 SEO 做法來談論,然後將現有可行的 SEO 作法套上 GEO 來做對比。
試圖推銷服務的話術中,充斥著一些半真半假的言論。實際上,這樣的對比方式好比是騙術。某些宣稱是 GEO 的優化方法,其實只是 SEO 既有的優化技巧與策略。
以兩種不同的名稱銷售相同的產品或服務,其實是在欺瞞客戶。
SEO已經過時無用了嗎?
各種 SEO 新名詞一直冒出來,甚至網路上有不少人開始說:「SEO is dead,現在要做的是 GEO!」
其實這些新名詞,只是把 SEO 換了不同說法,講得更潮、更 AI 化、更有噱頭而已。不管叫它什麼,本質其實是一樣的 真正該學的還是 SEO 的底層邏輯與優化策略。

OpenAI 在 2025 年 10 月份公開招募需要懂 SEO、CRO 和網站策略的人才,工作內容完全沒提到 GEO、AEO、LLMO 這些新名詞,用的名詞就是 SEO,並且明確提到內部有 SEO 團隊。

Google 搜尋團隊的 Gary Illyes 在 Search Central Live 曼谷活動中也曾說:「要讓內容出現在 AI Overview,只要做好正常的 SEO 就夠了,不需要什麼 GEO、LLMO…。」
所以,千萬不要被眾多名詞給搞混,想要確實提升 AI 搜尋能見度,目前的優化策略就是做好 SEO。
有些人對 SEO 會被 GEO 取代而感到恐慌,但這種恐慌是沒必要的,因為 GEO 不是威脅,而是新的機會。
我認為 GEO 是 SEO 的延伸應用,而不是取而代之,這就好比 YouTube SEO、Amazon SEO、蝦皮 SEO、小紅書 SEO……等等。以下這張圖片就是我所認知的 SEO。

AI 搜尋的興起,並沒有讓 SEO 變得失效無用,但會加速淘汰過時糟糕的 SEO 作法。例如:硬塞關鍵字、為了內容而發布內容、胡亂交換友情連結、網址結構雜亂無章…..等方式。
所以真正該思考的是:目前做 SEO 的方式有沒有跟上時代?是否正確?
現階段,生成式 AI 搜尋引擎還沒有非常明確、透明化的優化機制,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把 SEO 做好,對於提升 AI 搜尋能見度很有幫助。
雖然這無法保證一定被會 AI 提及/引用,但如果連 SEO 都沒做好,成功機率一定更低。
因此,對我來說,SEO 才是真正擁有優化系統和方法論的名詞,GEO、AEO、LLMO…只是搜尋行為、習慣、趨勢變革的代名詞,所以想用哪一個來稱呼其實都可以。
我個人是更偏好 GEO,因為使用度是目前最廣泛的。或許不久的將來會被確立到底該用哪一個作為代表性名詞。
再次強調,GEO / AIO / AEO 只是 SEO 的延伸運用,這些名詞只是側重於 AI 搜尋能見度。平台特性雖然不一樣,但優化的核心做法目前沒有巨大的差異性。
善用表格和列點、優化段落、結構化資料、提升載入速度、易於爬蟲抓取理解、重視 EEAT、引用權威數據……等等,這些都不是 GEO 的獨特做法,而是 SEO 原有的優化技巧。
GEO要怎麼做?5大GEO優化策略
成功的 GEO,目前需要仰賴 SEO 核心策略:
- 內容與權威性:SEO 的成功秘訣一直是高品質、以用戶為中心的內容,這一點從未改變,這一點對 GEO 也是通用的法則。
可以參照 Google 的 E-E-A-T 原則(Experience, Expertise, Authority, Trust),內容要能展現出真實經驗、深度的專業知識、權威性和高度的可信度。 - 內容新鮮度、時效性:研究顯示,更新鮮的內容在 AI 搜尋中獲得引用的機率會高出 70%,而超過一年沒更新的內容,能見度會下降 50% 。定期更新內容是非常必要的優化策略,這樣才能確保內容的有效性。
- 技術優化:內容必須以爬蟲容易理解的方式進行組織和編排。採用清楚易懂的標題、項目符號、表格、簡潔段落、H標籤、結構化資料…來編排內容形式,被 AI 引用的機率可以有效提升至少 3 倍 。
- 多元平台布局:AI 工具的資料來源不侷限於 Google 和 Bing 的搜尋結果,因此商家最好要經營多種平台,藉此增加品牌影響力和被 AI 爬蟲發現的機率。
這包括在 YouTube、Instagram 和 Threads……等平台上發布內容或參與社群互動,同時也能拓展更多流量來源。 - 品牌影響力與口碑:當品牌力更強時,被 Google 和 AI 推薦的機率都會大幅提升,而且對銷售業績也會非常有幫助。
產品本身一定要有明確定位和競爭力,這樣才能持續積累品牌口碑和正向評論,也會容易增加被提及或討論的機會。
想提升 AI 搜尋能見度,基本策略真的是不變的,只是影響力有所不同,千萬不要被眾多新名詞給混淆了。
傳統搜尋和AI搜尋的差異比較
雖然 AI 搜尋的工作原理與 Google 並不完全相同,單純從優化方法上,兩者之間目前確實沒有太大區別。
不過平台功能和搜尋模式上確實有明顯差異。
傳統搜尋引擎 | AI搜尋引擎 | |
搜尋方式 | 單向式查詢,字數精簡 | 對話式互動、多輪問答情境 |
搜尋結果 | 連結列表、相對固定的排名結果 | 對話式答案、沒有絕對的排名機制、內容高度個人化 |
優化目標 | 取得更好的搜尋排名 | 在AI生成的回應中被引用或提及 |
技術優化 | 爬蟲能力相對成熟 | 較差,難以喧染 JavaScript,技術優化更需要到位 |
點擊率 | 較高 | 較低、零點擊搜尋 |
核心KPI | 排名、點擊率、流量 | 搜尋能見度(提及、引用)、流量 |
延伸閱讀推薦:透過 GA 精準追蹤 AI 流量來源
常見問題
不是。目前包括 Google、OpenAI、Microsoft、Perplexity、Anthropic 等主要 AI 科技公司,都沒有將 GEO 作為官方名詞或標準術語。
有!雖然 GEO 不是 Google 或 OpenAI 所定義的標準術語,但背後反映的 AI 搜尋變革是真實存在的,我非常建議商家要開始著手布局和優化。
被 AI 提及(Mentions)就是在回覆內容中有出現品牌或商家的相關訊息。
引用(Citations)則是有實際列出和提供資訊的引用網址,用戶可以透過點擊網址查看來源資訊。
ChatGPT的使用量持續上升,但要完全取代Google的可能性不大。搜尋行為近年來都處於混合模式,AI搜尋也將會是其一,但很難完全取代Google。
而且像 ChatGPT 這樣的生成式 AI 工具,仍然依賴高品質的網站內容作為基礎,然後再對既有資訊進行匯總和重新組合,其中大部分資訊來搜尋排名良好的網頁。
越需要個人化建議、解決問題或詳細解釋的行業特別適合。例如:教育、醫療保健、旅遊、軟體開發和法律服務……等等。
最後我想說的是…
GEO 是網路行銷最新顯學,不過以優化做法來說,GEO 就是 SEO,只是受眾和搜尋模式有所差異。
SEO 的核心規則和做法依然通用於 GEO / AEO / AIO / LLMO / AI SEO……等等
不管你喜歡用哪一個名詞,我認為它們本質上就是 SEO,至少目前是這樣。
繼續投資 SEO 和品牌經營,那麼商家就能夠在 AI 搜尋時代中保持更高的能見度、影響力和行業權威度。
總結而言,GEO 還沒有真正取代 SEO,而是搜尋行為和平台的延伸。優秀的 SEO 就是 GEO 加速器。
這篇文章真是很時事!GEO、AEO 什麼的,不過就是 SEO 捲起來的陣風。說真的,SEO 本來就該是重點,只是大家突然發現 AI 更火,就趕緊改名換姓。
你的文章說得對,SEO 沒過時,只是要跟上 AI 的步伐,把內容和權威做好,別被那些花裡胡哨的名詞騙了。畢竟,不管怎麼變,核心還是那樣:做得好,才能被找到!